循序漸進、逐步接手 - 享曆、水順、田一之塑膠產業企2代訪談重點綜整
鄭漢榮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三所助理研究員
本期塑膠產業電子報的機會十分難得,感謝享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水順股份有限公司、田一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受訪順序排列,之後分別簡稱享曆、水順、田一)3間企業的企2代大方分享,看到各自不同的發展過程,也看到各種接班重點。
為方便日後業界對於企2代接班能夠有更多幫助,本文整理3間企業的企2代訪談重點,藉此希望能夠協助塑膠產業處理企2代接班時能做為參考,使接班之路更為順遂。
企1代的能力難以系統化傳授,但仍有方法可以處理
根據訪談,企1代由於身為創辦者,自然由於早年歷練,具備相當完整的能力、經驗,但是在企2代傳承方面,企1代卻未見系統化傳授畢生所學。
深究其因,可能是因為企1代的能力,並非當年創辦企業時,透過學校授課方式的系統化教育完成,而是透過創業過程的一次次歷練,逐步克服各項考驗而建立,所以企1代能力養成過程的種種機緣,其實難以複製到企2代身上;而且企1代本身也因未具備系統化能力養成教育經驗,所以同樣也較難以將豐富的能力轉化為系統化課程,使能力、經驗傳授給企2代難上加難。
但即使如此,在企2代訪談中,仍然可以觀察到企1代設法提供協助,讓企2代可以加速成長、少走冤枉路,方法如表1所示。
可如同享曆、水順一般,先讓企2代適才適所的發展,在比較順手的領域形成好的開始,比較容易讓企2代累積出心得、成就感;或者也可以讓企2代如田一的作法,先讓企2代在現場的基本工階段累積能力,然後成為業務時,企1代傳授企2代身為業務不可或缺的人脈、展覽經營能力,讓企2代快速上手。
表1 企1代協助企2代的方法
本研究整理
企1代放手是以退為進,更是信任與尊重的基礎
如果企1代難以將能力、經驗直接傳授給企2代,除了一開始先讓企2代適才適所發展,另一個也可考慮的方法是在初始階段先放手。
雖然採用這個方法,無可避免地會讓企2代先經歷一段跌跌撞撞的摸索期,同時也會造成公司的損失與成本,但是當企2代進入公司服務時,往往或多或少對自己有所期許,所以摸索其實是讓企2代認清現實,並用自己的方法累積出自己的心得與成就感;除此之外,從企2代訪談也得知,由於許多細節至為重要,卻又難以從學校教育克服,需要身體力行方能夠心領神會,所以企2代的摸索反而是奠定基礎,所以還是等於公司把錢花在刀口上。
也就是說,過程中企1代既然也難以手把手教導,頂多在旁關心即可,除非發生重大情況,否則不需要介入或要求企2代改變。
另外,根據訪談可知,由於企2代進入公司服務時,其實也要面對既有員工、甚至是其他親戚的眼光,所以也需要透過前面的摸索期,讓企2代能夠累積足夠的歷練與資歷,藉此能夠與既有員工、親戚順利地往來,才能夠有效地管理各種人事物。
事實上,從表2的整理可以發現,3間企業在讓企2代服務時,都不約而同地讓企2代在很早期,就針對當時的企1代而言還屬新天地的目標發展,在各企業可以分別看到以下優點:
誠如享曆的林憲忠總經理當時的情境,是比較能夠讓企2代獨立發展適合其業務喜好的環境,並能花時間讓公司的通路佈局優化。
誠如水順的黃英文總經理、黃麗如副總經理當時的情境,比較高階的挑戰,需要比較高階的生產、經營能力與行銷思維才能克服。
誠如田一的陳佳樑經理當時的情境,摸索出公司耗費大筆成本卻又無法操作的新機器、開發出新產品後,也代表公司終於能夠回收成本。
換言之,放手讓企2代進入企業的新天地服務可謂好處多多。因為企2代終究要能過「服眾人」的門檻,所以需要時間、磨練讓實力來說話,若要讓這段吃苦的過程與效果極大化,莫過於挑選新天地、解決眾人尚無法勝任的課題,而且對企2代而言也是建立自信心與基礎的重要來源。
因為對大多數企業而言,能承受的改變幅度往往有限,企2代由於剛進企業時根基尚淺,能夠給予的改變幅度更有限,所以企2代開拓新天地,其實就是累積小改變「零存整付」的途徑。
既然對企1代也是新天地,也代表還有眼不見為淨的好處,可以讓親子之間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比較好讓企1代保持關心但不會介入過深、放手比較徹底,讓企2代比較容易施展身手。
表2 企1代提供企2代發展的新天地
本研究整理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新天地要克服,但是每個時代也有共通領域可以銜接
的確,當公司的發展逐漸從企1代轉移到企2代的時候,由於時代背景、公司經營環境的變化,勢必會出現過往沒有的新天地。但是從3間企業的訪談中,也可以發現其實企1代與企2代之間,還是有共同領域彼此銜接:
誠如享曆的林憲忠總經理當時的情境,舊有的產品通路經營模式,最終還是保留下來,而且也是跟電商通路一起比較才能有更好的搭配。產品研發的技術重心依然由父執輩掌握,只是後來轉而形成業務引導研發的驅動模式。
誠如水順的黃英文總經理、黃麗如副總經理當時的情境,若要進行比較高階的挑戰,生產、行銷、管理、會計的基本工是必經之路,企業跟企2代都難以省略過往的基礎與經歷就一步登天,生產更高階的產品、經營更高階的通路,即使打入量販通路,也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人力物力,以通過客戶的考驗。
誠如田一的陳佳樑經理當時的情境,即使有新產品問世,也是讓企業的產品線多角化,而非直接捨棄原有產品,也代表原有產品與業務人脈仍是企業的經營要點而需用心銜接,委外的印刷廠若無長期經營往來,也難有日後的承接機會。
換言之,如圖1所示,其實企1代與企2代之間,有很大一塊彼此重疊的共通領域,所以企1代與企2代的經營課題並非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可以善用共通領域的環節,作為企1代與企2代彼此深化交流的機會。
好處在於,企2代為了在新天地有所斬獲,本來就需要打好基本工,為了強化經營能力,企2代也需要在不同部門有更多歷練,以建立更全方位的職能與領導力。所以當企2代在新天地有所斬獲時,既然企2代已經證明實力,企1代就可以釋放更多的知識、經驗、人脈、管理權限給企2代,讓企2代可以奠定更深厚的基礎、更廣博的能力,將共通領域的扶持與協助,當企2代做成功開拓新天地的獎勵,以加速企2代的成長,也有助於讓親子之間產生革命情感。
當然,既然共通領域至為重要,這也驗證為何受訪的企2代,不約而同地強調可以透過外界各種現成課程、管顧、其他企1代的經驗來強化能力,雖然內容不見得完全適用,但同樣有助於加速學習。
表3 企1代與企2代的共同領域
本研究整理
圖1 企1代與企2代經營課題關係圖
本研究整理
總結
透過享曆、水順、田一3間企業的企2代個案大方分享第一手經驗談,本文在此綜整相關要點,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夠協助企2代的接班更加順利:
企2代要先有戰功:
企2代有抱負自然是好事,但即使從小就在公司幫忙,工作的份量與困難度跟實際的工作還是不同。另一方面,企1代的能力與經驗也難以直接傳授,所以企1代與企2代難免不易溝通。
為此,可以透過讓企2代開發新天地,讓企2代可以有建構基礎、累積戰功的機會,並理解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待日後有所作為,並對公司運作更瞭解之後,企2代就比較能夠服眾人,形成正向循環。
這個方法雖然比較迂迴,但是也有執行阻力較小的優點,比較可以累積成果;雖然企2代在承擔考驗時不免會犯錯,但也形成學習的機會,未來才能夠「倒吃甘蔗」。
企1代要逐步放手:
對企1代與企2代而言,如何交接是一大考驗。若企1代可以透過對企2代應對的新天地還不完全瞭解、有所隔閡,把缺點變優點,省去想要趕快幫企2代「撥亂反正」的衝動,形成對企2代的放手與尊重,有助於讓企2代可以摸索出自己的作法。
在企2代透過新天地建立戰功之後,企1代可以透過在共通領域的逐步放手,形成對企2代的肯定,並讓企2代因為接觸公司的更多環節而更上一層樓;而且當企1代先觀察新天地的發展而比較瞭解企2代的作法,之後又提供更多的資源與空間讓企2代發展時,其實是讓企2代一邊承受更大的考驗、一邊加速成長。藉由這種「先開拓邊疆、後班師回朝」的作法,這個過程也可使公司的經營重心,以穩定而不躁進的方式逐步移轉,企1代與企2代都較可以做好準備。
外部協助對企2代至為重要,所以要身段放軟、積極學習:
透過前述對企1代與企2代的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經營挑戰其實雖有不同,但也有所重疊,而且企2代也需要企1代的支持,才能夠有效接棒、推動改變。
因此,就公司內部而言,可創造一個和樂交流、促進彼此瞭解的溝通空間,讓企2代透過溫和的溝通方式,讓親子之間建立共識與合作的基礎,並為企2代的重要方針爭取企1代的支持。
另外,就公司外部而言,也代表企2代要積極掌握各種學習機會,透過各種課程、管顧活動以加速學習、開拓視野;而且企2代除了跟同輩的交流之外,也可以走出舒適圈,多多參與企1代的聚會與活動,透過請教其他公司前輩的經驗,讓共通領域可以更快上手。若是各界善用此一機會,讓各種企1代與企2代之間多多交流,就有助於讓雙方找到共通語言,也有助於讓自己公司裡頭的溝通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