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實在、共創雙贏-有美股份有限公司陳建利董事長訪談
有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美),成立於1966年,公司一路走來不但成長茁壯,也見證臺灣的經濟發展。例如公司早期產品是小朋友用的牛奶瓶,後來拓展至美髮用冷燙藥水和洗髮精、沐浴乳用的瓶子,再到洗衣粉的盒子。內容物不但從傳統洗衣粉逐步演變到濃縮洗衣粉、洗衣精、濃縮洗衣精,瓶身圖案也從貼紙導入同材質模內貼。這些歷程也見證了有美超前部署在環保的議題上。
陳董事長的發跡,也是臺灣經濟發展的縮影,從小不但過著吃苦當作吃補的生活,也沒有參加過畢業旅行,不曉得畢業旅行的滋味。同時也很感謝創辦人 陳朝欽先生的賞識,初中一年級就跟著創辦人學習,靠著多年來的努力、打拼,因而能夠接受教導並在1983年接手有美。
為此,本專訪透過陳董事長訪談,藉此瞭解有美的生意成功之道,以及未來產業發展政府可提供協助之處的建言。
設身處地,與客雙贏
本次專訪,本以為訪談會是從陳董事長開口才開始。但沒想到還沒走進會議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用塑膠瓶子所創造出來的裝置藝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一個小創意就能把公司產品融入辦公室裝潢中。走進會議室之後,採訪團隊看到更多相關產品,本以為只是展示功能,但採訪之後才知道裡頭還包含著董事長的巧思。
圖1 陳建利董事長展示公司運用塑膠瓶產品的裝置藝術巧思
董事長露出靦腆的笑容說,這幾年慢慢讓客戶知道跟有美業務來往是在雙贏。因為有美也提供專業的服務給客戶。例如儘管在臺灣人口及消費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有美除了生產各式塑膠瓶罐之外,也從國外代理各種知名廠商配件。因此建置對客戶而言至為重要的一條龍服務,讓客戶採購時更方便。若發生買賣糾紛時也有清楚的責任歸屬及提供原廠的服務,需求也相對單純。藉由一站購足服務與客戶形成雙贏的局面。
圖2 陳建利董事長展示公司各種塑膠瓶產品與配件的選擇
除此之外,有美會定期送幹部出國受訓以及安排原廠至公司進行教育訓練,員工受訓後也會安排內部訓練及與客戶進行分享。透過與客戶的分享,不僅雙方更容易溝通,客戶懂得越多對有美也越有利,無形中也造就另一種雙贏。
陳董事長的雙贏思想也反映在其他方面。過去有美也會擔心時間到了不知道客戶的支票會不會兌現。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陳董事長更清楚往來的對象一定要經過審慎評估,也透過多年經驗知道哪些客戶是要珍惜的。部份客戶雖然沒有提供任何抵押,但是因為信譽夠所以能放心做生意;對於新客戶,陳董事長也很體貼的提供不同的合作條件來符合客戶的需求。這樣的交易方式更貼近每家客戶的需求,所以至今客戶累積已有數千家之多。有美如今已建立網路通路,讓客戶可以透過網路詢價、索取樣品。
技術為底,緊跟市場
除了細膩的心思,技術也是有美的堅實後盾,並讓有美能夠緊跟市場潮流。例如有美生產的塑膠瓶已採用模內貼標(In Mold),回收時也因為不用分離貼紙而有利於回收再使用。
有美技術的講究之處,也在於提供多元化的樣品製作方式。在符合客戶需求的同時也呈現出產品的生命力。
目前有美已有自己的模具部門,所以在設計及生產關鍵環節的效率都更有即時性。在生產發生問題時,也馬上有替代方案可以避免因委外而造成的時效低落。此舉也是董事長著眼於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身上,所以透過與工程、模具、現場技術相關人員的參與討論以達到傳承的目的。
除此之外,由於有美的生產製程是屬於射拉吹一段式成型,技術條件與投資門檻較高。且不同於兩段式製程,可避免瓶胚二次加溫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這種製程較為少見,因此有美對於生產方面的人才也很重視。
圖3 陳建利董事長展示公司各種塑膠瓶產品與配件的實力成果
董事長對於員工的關心也展現在最基本的需求上。例如會考量員工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距離,以避免通勤時間過長等。諸多體貼之下人才流動率自然降低。且對於人才而言,在有美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技術領域也是一種雙贏。
透過不斷深化的實力加上設備的效能改善、模具的精進,有美不斷開發公版模具形成少量多樣的競爭力外,公版產品也透過技術精進降低生產成本,所以才能夠長期不漲價形成競爭力的根基。
再者,雖然會有同業模仿有美的產品,但是董事長也樂觀看待同業的模仿,甚至高興的表示,如果產品都沒人要模仿表示產品應該也不怎麼樣!但外型容易模仿,品質卻是不容易被複製的。客戶對於有美的產品有一定的黏著度,一旦成為有美的客戶就不太會再輕易更換。
圖4 陳建利董事長展示公司近期的代表作
數位轉型省紙又省事,也讓員工成長
更進一步請教陳董事長之後,發現董事長的講究也深化到公司的作業流程。
20年前,有美就開始導入電子化系統。電子化後讓公司改掉一些不具備效率的流程,藉由電子化系統提供快速、便利的生產流程,降低傳統流程營運上的成本支出,達到改善流程以提升效率。在顧客關係上,也由於目前的大環境越來越競爭,客戶有更多的選擇。藉由電子化系統的協助即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顧客的需求,並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另外,有美也透過遠端視訊,讓公司的運作不受疫情影響得以順利進行。
為未來做好準備,也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協助
專訪至此,陳董事長也提到疫情影響及未來的潮流走向觀察。
董事長坦言,因應這次的疫情,有美也成為防疫國家隊的一員,透過提供各式清潔、殺菌用品的瓶罐,為臺灣盡一份心力,也很榮幸在8月獲得政府致贈獎章。但是有美也是憑藉深厚實力,所以能夠盡快複製模具,提升產能。也因為配件的備庫量足夠,沒有受到國外停工、斷料之影響而能滿足客戶需求,也讓營業額不減反增,此即為董事長經常對同仁所講「機會是絕對留給有準備的人」最好的證明。
儘管如此,董事長也依然將眼光放遠,延伸至環保、循環經濟議題。過去有美就在客戶的要求下,讓瓶身從原有的170g慢慢減少至150g、140g,到現在的125g,藉由瓶身減重達成減塑。如今有美也將眼光放到再生塑膠方面,已經能夠透過機器設備的調整,讓瓶身的再生塑膠使用比例達100%,如此一來不但能夠符合歐盟針對塑膠容器於2025年應使用25%的再生塑膠相關標準且符合客戶為了企業形象而使用再生塑膠的要求。在臺灣也於2020年10月13日加入政府推出的「塑膠再生粒料推動平台」,目標在2025年能達到25%再生塑膠使用率。
也因此,董事長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產業協助。因再生塑膠的成本其實比新料還要高,反而在產品的價格上比較吃虧。若是政府能夠提供如同歐盟的明文法令強制要求使用或是提供各式宣導活動、獎勵措施等,讓消費者提高購買再生塑膠產品的意願,就可以讓廠商更樂意投入循環經濟。
總結
透過這次專訪,除了了解有美產品的發展重心不斷演變,更見證臺灣經濟的發展歷史。也更加清楚到技術、人才、態度,是做生意永恆不變的競爭力。但最重要的是,誠如陳董事長以台語直言「做生意要實在,實在才會久長」的信念,以及尋求雙贏的作法,才是最重要的經營之道。
再者,即使循環經濟的大趨勢已為廠商接受,但也是需要政府透過各種政策,使循環經濟能夠更加深入民眾生活,並讓廠商所投入的研發成本能夠有所回報。讓政府、業界、環境、人民都能夠受益,形成更上一層樓的「多贏」局面。